香港島的水塘
香港開埠初期,市民用水主要依靠山澗溪流或地下井水。隨着人口膨脹,1860 年代開始在郊外山谷建造水壩蓄水成為水塘。那些年香港主要的經濟和民生主要集中在香港島,順理成章香港的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 ─ 便選擇在港島薄扶林谷興建。
薄扶林水塘於 1863 年建成,因蓄水太少,1877 年大幅擴建增加容量至 23 萬立方米,成為今天見到的薄扶林水塘。今天薄扶林水塘在供水方面的重要性雖已大減,卻可提供一個湖光山色的環境供市民假日活動,享用薄扶林郊野公園的休閒設施,亦可沿易走的山徑登上港島山頂或接走港島徑其他路段。
另一個總蓄水約多四倍的香港仔水塘分成上、下兩個水塘,其中香港仔下水塘原為建於 1890 年的私人水塘,1920 年政府購入並擴建,1931 年再增建更大的香港仔上水塘。香港仔水塘附近的郊野被劃為香港仔郊野公園,可沿山路通往置富花園一帶或登上灣仔峽。
香港島最細小的黃泥涌水塘則建於 1899 年,容量只有薄扶林水塘的四成。因蓄水量太小,於 1973 年開始已停用,1986 年被闢為黃泥涌水塘公園供遊人划艇玩樂。
黃泥涌水塘所處的黃泥涌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是抗日戰爭的戰場,現時仍遺有不少戰時遺跡。
香港島最大的水塘是建於 1888 - 1917 年間的大潭水塘,共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四個水塘,是香港島的主要食水來源,容量合共 830 萬立方米,當中規模最大的大潭篤水塘佔去七成以上。
大潭水塘一帶是港島熱門的晨運和郊遊地點,熱門路線是從鰂魚涌沿柏架山道登上大風坳後,接續走往大潭上水塘和大潭副水塘。從那裡可沿大潭水塘道轉往西走至陽明山莊、黃泥涌水塘一帶,或沿大潭水塘道東南方向經大潭篤水塘走往大潭道乘車離開,亦可經山徑沿大潭中水塘旁邊走往淺水灣。
ftg_sakura 的評分: 4
2015-03-26 23:44 來自香港的ftg_sakura有以下留言:
Hi! 請問這輯照片是何時拍的?上述的維多利亞城界碑位置在哪?Thx!
2015-03-27 21:00 來自格陵蘭的<站長>有以下留言:
是 2002 年拍的。具體拍攝位置忘記了,應很近大潭水塘。香港應有五、六支這些界碑,我記得在堅尼地城、跑馬地、薄扶林道都有。